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“恒大”已经爆雷并谢幕了,下一个会是比亚迪吗?
2025年一季度,比亚迪以91.55亿元净利润登顶中国车企利润榜,同比增长超100%的增速必定让同行眼红,于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泼了一盆凉水:“汽车产业的恒大已经存在”。
那么,比亚迪究竟是民族工业的骄傲,还是下一个债务炸弹?
一、魏建军给比亚迪泼凉水
“现在汽车产业里的‘恒大’,已经存在了,只是还没爆!”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2025年5月的发言直接对着比亚迪贴脸开大。
比亚迪这几年有多红火,大众有目共睹: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企业,是进入全球车企销量榜TOP10的唯一中国品牌。
其旗下的多款车型在各个细分市场都获得了销量冠军;在国内有8个整车厂生产基地,合计规划产能达到727万辆。
海外产能涵盖欧洲、南美洲、东南亚等地区,包括巴西、匈牙利、土耳其、泰国等多个国家;盈利数字更是节节攀升——2024年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2.51亿元,同比提升18.94%,归母净利润为252.38亿元,同比提升18.12%。
如此繁花似锦、烈火烹油,魏建军的话就更加引人注目。
有网友认为他是眼红同行的发展,也有网友认为比亚迪本身已经有些“盛极必衰”的苗头了,魏老板只是实话实说。
魏建军首先揭开行业乱象。2024 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 4.3%,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,30 家上市车企净利润之和不及丰田的 1/3。为争夺份额,车企将降本压力转嫁至供应链:铝换铁、非车规级芯片、压缩测试周期…… 消费者看似享受低价,实则承担质量风险。
更可怕的是,数据造假、虚标续航等行为正在透支行业信任,某品牌宣称续航 1200 公里的车型,实际里程仅 600 公里。
为此他痛批“市值虚高得能飘到平流层”,暗指新能源车企估值普遍达到传统车企3-5倍的现象;“上游欠着供应商几百亿,下游压着经销商货款,中间还玩ABS(资产证券化)套现,这套把戏恒大十年前就玩脱了。”
二、比亚迪的“恒大式”标签
在魏建军看来,行业的危险游戏远不止这些。于是他在采访中放话:长城愿意出钱推动全行业审计,看看谁在裸泳。
对行业乱象重拳出击后,他开始内涵比亚迪。
比亚迪成为焦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5000亿级别的负债规模。“比亚迪每赚1块钱利润,就要承担65块钱负债”——这已经成了汽车行业众所周知的事实。
通读比亚迪的报告便可知,这家年销超400万辆的巨头,2025年一季度资产负债率70.7%,5943亿负债中,应付账款2526亿,经销商押款1435亿!
“用别人的钱造自己的车”,这是比亚迪当前的模式。
有些专家已经看到,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%的拐点已至,一旦增速放缓,比亚迪需要同时应对供应商催款、经销商退网、资本市场信心崩塌的情况,而这不正是恒大当年暴雷的标准流程吗?
更微妙的是比亚迪的政府补贴依赖症——2024年,他们吃掉了37.8亿政府补助,同比增长72.8%,但补贴离开后呢?
网友为此感到担忧:纳税人的钱是不能一直流向比亚迪的,恐怕退潮后的比亚迪真有可能会裸奔。
三、目前比亚迪的安全牌
值得一提的是,比亚迪和恒大还是有所不同的。仔细分析财报会发现,比亚迪的负债结构与恒大有着本质区别。
2025 年一季度,比亚迪 71% 的资产负债率下,是 314 亿元有息负债与 1500 亿元现金储备的安全配比——其利息覆盖率高达 19.2 倍,这个数字意味着他们手头的现金足以覆盖近 20 年的利息支出。
而真正构成负债主体的 2526 亿元应付账款及票据,专家分析,这本质是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:当比亚迪向宁德时代采购电池、向华为采购芯片时,合理账期形成的应付账款,恰是其行业话语权的体现。
另外,与恒大不同的是,比亚迪的负债主要用于技术研发、工厂扩建及全球化布局,属于扩张期的生产性投入,而非金融投机。这样就消减了一部分金融泡沫,免去了一部分暴雷风险。
总的来说,魏建军的警示不无道理。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,比亚迪的剧本无非写着两种结局:要么用技术突破打开万亿市场空间,把债务变成发展燃料;要么重蹈恒大覆辙,让5000亿负债成为“暴雷”的前奏。
只要比亚迪一直坚持从资本驱动转向技术驱动,那么整个行业就会良性发展,下一次“暴雷”就不会发生。
参考资料:
长城魏建军:汽车产业的“恒大”已经出现,只不过没爆而已_凤凰网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
2025-05-29 22:05:22